|
![]() |
在傳統通路、現代終端和電商三種典型格局下,企業將形成下列渠道、產品和盈利組合模式:傳統通路,以低價高附加值燈具產品為主,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如果傳統通路的主流產品完成換檔,利潤將更為豐厚。這是一個稍嫌落后但卻不能忽視的利潤來源。
此外,為了打破長期低利和同質化的尷尬局面,在市場洗牌中謀求生存和發展,led顯示屏企業相繼在運營差異化方面進行積極布局。以聯建光電、利亞德、艾比森、雷曼股份等為代表的led顯示屏上市企業紛紛轉換發展思路,開始探索新的服務和盈利模式,將目光投向高端租賃、文化傳媒、體育、金融等領域。通過合作或外延并購方式,探索“led顯示屏+”的新興經營戰略,并由此成為led顯示屏模式創新中的“先行者”。
終端產品結構改變
價值型和體驗型消費者受捧
“不做大賣場是等死,做大賣場是找死!碑敶筚u場成為商業主流時,很多企業都發出這樣的感慨。大賣場不賺錢的狀況甚至逼得一些企業的代理商退出代理,由廠家直接做。因為代理商無法承受長期巨額虧損,而廠家出于戰略考慮,是能夠承擔戰略虧損的。
70%的人員、70%的政策、70%的銷量來源于大賣場,但卻只貢獻了30%的利潤。這樣的格局困惑了企業很長時間。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傳統通路雖然只有30%的銷量卻貢獻了70%的利潤。正是據此做出判斷:通路產品價格低,價值并不一定低。
上述兩難困境,15年前當大賣場在中國普及過程中也遇到過。在零售商業的循環中,這種現象反復出現,遵循下列規律:當一種新型大眾商業模式出現時,銷量不大,對大企業缺乏吸引力,甚至由于價格體系與原有價格體系不一致而遭到排斥;但由于價格較低,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由于初期的參與者以小企業為多,競爭不激烈,所以獲利頗豐。當新型大眾商業成為大勢所趨時,傳統大企業進行戰略投入,競爭加劇。然而,由于大企業投入過程中,產品體系沒有與原有產品體系形成區隔,所以容易形成巨額虧損。
現代終端,以新主流LED產品為主,提高價格,提升高附加值,提升單個消費者價值,適應消費者的高端需求。LED照明電商,開發獨立產品,適應LED燈具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需求,以高頻次活動保銷量。
營銷從技術手段講,關鍵是組合,比如整體傳播等,而現代終端的產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F代終端的客源也有變化,逐步變為以價值型和體驗型消費者為主。新主流產品有三個特點,口碑型(確實好,值得口口相傳)、魅力型(賞心悅目,愿意買)和價值型(附加值高)。這樣的產品在實體店銷售,不需要大力推廣,不需要參加大賣場組織的各項活動就能自然產生銷量。因此,實體店將是未來的主流利潤來源。實體店經過短暫的不適應后,會將由原來的以沖量為主的商業形態,變成以盈利為主的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