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月18日晚,勤上股份發布公告,公告重點強調“勤上股份實控人沒有發生變更,仍為李旭亮和溫琦”。這里面的由頭從而所起?所謂無風不起浪,勤上股份內部為何會突然之間上演控制權的“奪權”紛爭,以至于董事會要發出公告,澄清事實。
事件的起因還是要從5月18日,勤上光電增資擴股,上演“引狼入室”的源頭說起。
股票爆倉,增資擴股
5月18日,勤上股份發布停牌進展公告,公告顯示:
“因公司實際控制人李旭亮先生質押的公司部分股票已接近平倉線”。為了籌集資金降低其相關質押公司股票的平倉線,勤上股份于當日進行了增資擴股,增資了81,766,530元注冊資本。
為了籌集資金,勤上集團此次引入新股東北京均遠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南京純悅”),兩家投資集團分別以人民幣1.5億元(共3億元)認購勤上集團25.50%的出資額,約定在6月30日前繳足應繳出資金額(目前尚未繳清)。并辦理了增加注冊資本及股東變更的工商變更登記。
于是,本次增資擴股后,勤上集團的股權結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增資擴股之后,勤上股份董事長李旭亮持股比例從增資前的90%,變成了增資后的44.1%,但依然是公司的控制人。
而新引進的北京均遠、南京純悅兩家公司總共持股為51%,已高于原股東的持股比例,而在完成工商變更,已經成為了公司的合法股東。這為后面的控制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引狼入室,上演“奪權”紛爭
6月24日,勤上集團和勤上股份收到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發送的《一致行動人協議》(該協議于2017年5月12日簽訂)電子郵件,該協議約定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采取一致行動以共同擴大雙方所能支配的勤上集團表決權數量,以實現對勤上集團的控制權。
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認為已共同持有勤上集團51%的股權,并認為勤上集團和勤上股份的實控人發生變更。
就如同前面所說,北京均遠、南京純悅通過出資認購,成為了勤上光電的合法股東。就其雙方所持的51%的股份,已經滿足了控制公司的所有權利。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家投資機構一早就是沖著勤上集團和勤上股份的控制權去的。
然而作為上市公司,在增資擴股時,不可能沒絲毫的風險防范意識,而輕易的讓人奪取控制權力。事實上,早于5月20日,勤上集團就與北京均遠、南京純悅及德基偉業簽訂了《股權回購協議》,該協議約定了即時回購權和要約回購權。
既勤上集團可以在該協議簽署六個月后的任一時間即時回購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持有的勤上集團股權,回購金額為初始投資金額,即3億元。
這為勤上股份的“控制權”啟動了一道保險機制。
進退兩難,維谷難破
從事件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勤上集團同意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增資入股的主要目的和本意只是為了解決資金需要,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謀求勤上集團和勤上股份實際控制權并故意隱瞞的行為已違背了雙方的一致意愿,并超出了李旭亮、溫琦的設想。此外北京均遠和南京純悅已構成出資違約。
而按照雙方簽署的《股權回購協議》,勤上股份完全可以根據協議內容,隨時從兩家投資機構手中,拿回股權。因此,勤上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7月18日晚間的公告已經顯示,勤上集團將于 2017年7 月27日召開臨時股東會審議,《解除東莞勤上集團有限公司未出資股東股東資格的議案》。
但是,一旦勤上股份采用股權回購方式,意味著其所募集的3億元資金也將付之東流,并且在短期內難以利用勤上集團的名義去融資。
而勤上照明的股票目前已接近平倉線,倘若沒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增資,引進資金,等待勤上的將由可能面臨股票爆倉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