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現代信息社會內,幾乎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信息顯示技術。因為信息顯示器(如LCD、LED屏、投影儀等)是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的基本工具,而電視顯示屏也是千家萬戶老百姓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并且,信息顯示技術已形成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技術產業鏈,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眾所周知,平板LCD顯示技術目前已基本取代了CRT顯示技術,但由于LCD是被動顯示技術,而主動顯示技術中,PDP與LED顯示技術雖有各自的特點,但有的還未超過LCD,因而不能取代LCD。
自OLED技術發展之后,其進展相當迅速。主要原因是它不需要長晶格的制作過程,也沒有涉及晶粒制作程序,制造過程更較發光二極管簡單。制作OLED的材料一般都是有機化合物,開始使用純有機化合物,五、六年前發現將有機化合物混入金屬,有助提高OLED的亮度及效果。因此,現多用有機金屬混合物來制作。目前,OLED紅、綠、藍三色材料的發光效率和發光壽命均基本滿足實用化需求,現在的OLED 在亮度500cd/m2下,至少有20000h的工作時間。
我國臺灣省以錸德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已經走到世界OLED產業化的前列;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已聯合建立了國內第一條OLED生產線等。相信不久,在解決好大尺寸 OLED的長期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等后,OLED必將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主流。LCD花了15年時間才超過CRT成為電腦顯示器的主流技術。專家們預言,OLED將花費更短的時間超越LCD。
OLED顯示技術與LCD相比(如下表1所示),各種參數均優于LCD,因而OLED將在不久取代LCD,而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主流。
投影顯示與大屏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由前面介紹的投影顯示技術中,顯然其發展趨勢是向激光投影顯示技術方向發展。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提高,人們對于視覺欣賞的要求越來越高!耙曈X沖擊力”成為人們評判顯示性能的一個標準。視覺沖擊力不僅來自于清晰的畫面,還來自于超大尺寸的畫面。為了滿足這種訴求,大屏拼接應運而生。此外,能實現超大畫面的還有基于投影技術的邊緣融合技術。
目前,比較常見的大屏幕拼接系統,通常根據顯示單元的工作方式分為二個主要類型:一是PDP、LED、LCD平板顯示單元拼接系統,其缺點是有拼接縫隙; 二是DLP投影單元拼接系統,其優點是無拼接縫隙。邊緣融合拼接系統也是無縫拼接。
所謂的邊緣融合技術就是將一組投影機投射出的畫面進行邊緣重疊,并通過融合技術顯示出一個沒有縫隙 更加明亮、超大、高分辨率的整幅畫面,畫面的效果就好象是一臺投影機投射的畫質。當兩臺或多臺投影機組合投射一幅兩面時,會有一部分影像燈光重疊,邊緣融合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把兩臺投影機重疊部分的燈光亮度逐漸調低,使整幅畫面的亮度一致。邊緣融合的技術優勢是:
增加圖像尺寸,畫面的完整性。多臺投影機拼接投射出來的畫面一定比單臺投影機投射出來的畫面尺寸更大;鮮艷靚麗的畫面,能帶給人們不同凡響的視覺沖擊,另外,采用無縫邊緣融合技術拼接而成的畫面,要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畫面的完美性和色彩的一致性。
增加分辨率。每臺投影機投射整幅圖像的一部分,這樣展現出的圖像分辨率被提高了。比如,一臺投影機的物理分辨率是800 ×600,三臺投影機融合25%后,圖像的分辨率就變成了2000 ×600。
超高分辨率。同利用帶有多通道高分辨率輸出的圖像處理器和計算機, 可以產生每通道為1600×1200像素的三個或更多通道的合成圖像!∪绻诤25%的像素,可以通過減去多余的交疊像素產生的4000×1200分辨率圖像。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可在如此高的分辨率下操作的獨立顯示器。其解決辦法為使用投影機矩陣,每個投影機都以其最大分辨率運行,合成后的分辨率是減去交疊區域像素后的總和。
縮短投影距離。隨著無縫拼接的出現, 投影距離的縮短變成必然。比如,原來200英寸(4000×3000mm)的屏幕,如果要求沒有物理和光學拼縫,我們將只能采用一臺投影機,投影距離=鏡頭焦距×屏幕寬度,采用光角鏡頭1.2:1,我們的投影距離也要4.8米,現在,我們采用了融邊技術,同樣畫面沒有各種縫痕,我們的距離只需要2.4。
特殊形狀的屏幕上投射成像。比如,在圓柱或球形的屏幕上投射畫面,單臺投影機就需要較遠投影距離才可以覆蓋整個屏幕,而多臺投影機的組合不僅可以使投射畫面變大投影距離縮短,而且可使弧弦距縮短到盡量小,對圖像分辨率、明亮度和聚集效果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增加畫面層次感。由于采用了邊緣融合技術,畫面的分辨率、亮度得到增強,同時配合高質量的投影屏幕,就可使得整個顯示系統的畫面層次感和表現力明顯增強。
邊緣融合是一組投影機投射出的畫面進行邊緣重疊,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利用邊緣融合技術顯示的畫面可以是無限大的而且是清晰的。而大屏拼接則會隨著顯示畫面的擴大,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空間布局上都會更加困難。因此,具體來講,邊緣融合技術更加適用于空間較大的場所,即所謂超大的空間清晰應用。
在大屏拼接顯示技術中, 其發展趨勢是向DLP、邊緣融合技術方向發展。
3D立體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
顯示技術經歷了由黑白顯示到彩色顯示,由普通彩顯到高清晰度彩顯的過程,目前,平面顯示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因為客觀世界是一個三維世界,任何實物都具有x、y和z三維性,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實重現,其中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實現立體感。目前已商業化的顯示技術,只能在平面顯示器(x,y)上實現對三維世界的表達,在真實感上,離用眼睛直接去觀看客觀事物仍有很大差異。
誠然,平面顯示在某種程度上給人三維的立體感覺,但只是在二維顯示技術基礎上基于心理的認知,從本質上講,不能算是真正物理意義上的三維立體顯示,F有的大部分立體顯示技術,在顯示的視角上大多達不到廣角要求,因為它們脫胎于二維顯示,始終沒有擺脫傳統的二維顯示屏幕180°顯示空間的限制。此外,還要借助立體視鏡,或者要借助平面顯示屏上的“視差”效果。
目前主流的三維顯示已經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已知的三維顯示設備包括立體視覺、頭盔式顯示器、CAVE、裸眼立體顯示器和真三維顯示等。
在3D立體顯示技術中,將逐漸從主動式眼鏡、偏光式眼鏡,朝向裸眼3D、真3D立體顯示技術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