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小蘭報道:2014年1月20日,伴隨著由中國提供技術援助的自1月14日開幕的第7屆東南亞殘運會在內比都的盛大閉幕,成功助理緬甸完成了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和第7屆東南亞殘運會開閉幕式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領銜的技術團隊,也踏上了回國的征程。此次中緬兩國的成功合作,也開啟了中國和緬甸新型文化合作關系的嶄新未來。
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閉幕式
2013年12月11日至22日,一場讓緬甸舉國歡騰,讓東盟各國和世界媒體嘆為觀止的文化體育盛事—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在緬甸首都內比都成功舉辦。
氣勢恢弘,場面壯麗,規模宏大,古老緬甸民族文化與當代高科技成功完美融合,本屆運動會開閉幕式被外界公認為東南亞運動會1959年創辦以來最為成功最為輝煌的一屆。
2013年12月11日是一個將載入緬甸人民深深記憶的盛大節日,黃昏的天空上布滿了如熊熊烈火燎原的萬丈霞云,當夜溫娜德迪體育場內成千上萬緬甸民眾的歡呼聲若滾滾雷鳴,經久不息,震撼人心,許許多多人現場流下了喜悅的淚水,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像伊洛瓦底江水川流不息向海奔騰。
率領中國代表團訪緬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緬甸總統吳登盛、副總統年吞一起出席了此次運動會的開幕式。中國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等也一起出席了開幕式。吳登盛總統盛贊開閉幕式的成功,向劉延東副總理表達了緬甸人民對中國政府和中國技術團隊的由衷感謝。
法新社、《華爾街日報》、英國廣播公司等著名國際媒體翌日紛紛報道評論“作為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此次文化體育盛事向世界證明了緬甸已經擺脫了持續了半個世紀的閉關鎖國狀態,重返世界舞臺”,“開幕式場面壯觀,令人印象深刻,規模和場面之大令人驚嘆”,“緬甸在本屆運動會上展現了嶄新的國家形象!
就在這輝煌震撼的時刻,就在國家體育場1800平方米的壯麗奪目的LED大屏幕,和8000人之眾美輪美奐的緬甸表演團隊背后,還有一支國際一流水平的強大中國技術團隊在默默無聲地忠誠而出色地工作著,運作著,呈現著、展示著,并由衷分享著緬甸人民的無比自豪和無邊喜悅,有力支持著緬甸藝術家們去創造美麗緬甸古老緬甸的歷史新篇。在這群中國人心中,始終回蕩著上個世紀陳毅元帥歌頌中緬友誼詩詞歌曲的感人旋律:“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為“胞波”(緬語“兄弟”的意思),友誼長積累。不老如青山,不斷似流水!
技術團隊合影
中國文化報記者呂鵬攝影
這個對外文化援助的動人故事可以回溯到2012年9月14日,應緬甸政府邀請,中國政府決定全方位技術支持緬甸舉辦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兩國正式簽署了中方全面技術支持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開閉幕式協議。當年年底,中國商務部根據中國文化部的鄭重推薦,并經過嚴格的資質能力審核流程,確定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擔這次建國以來最大的文化援外項目。有63年悠久對外文化傳統的集團公司迅速組成了由張宇董事長擔任總指揮的中國援緬技術團隊,召集參與過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的精兵強將三百余眾,組成了運營統籌、導演、音樂、LED大屏幕幕設備、視屏制作、通訊指揮系統等十四大專業技術組。
經過四個月的緊張而縝密的籌組準備,2013年4月,集團公司駐緬甸聯絡辦正式進駐運動會開幕式現場,各專家團隊多次前往內比都,通過與緬方的三十多次專項工作會議,共同制訂和精密細化了開閉幕式實施方案。7月,中國援緬舞美、照明燈光、道具、焰火、威亞等設備器材陸續起運,海陸兼程分批有序跋山涉水抵達內比都。8月,舞臺舞美技術團隊抵達緬甸。9月,基礎舞臺工程正式開始施工。11月,中國援緬東南亞運動會物資設備全部抵達緬甸,并完成了制作、安裝和調試。12月1日,開幕式彩排預演舉行,由中國商務部援外司王勝文司長任組長,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組成的工作檢查組對于彩排預演和整體籌備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以上所述,聽起來很像是一本枯燥的流水賬,但透過這本流水賬的軌跡,閃耀其中的卻是中國援緬團隊全體成員整整8個月意志、心血、智慧和汗水的無私傾注。2006年,緬甸從最大城市仰光遷都遠在內地的新建城市內比都。7年之后,就要在這里舉辦緬甸闊別44年的東南亞運動會,無論是基礎設施裝備還是大型國際文化體育活動運作經驗,都嚴重匱乏不足。而緬甸需要這個極為寶貴的歷史機遇,振奮民族精神,重塑國家形象。如何克服巨大困難,完成國家重托,幫助我們的“胞波”近鄰緬甸人民,急人所難,成人之美,完成他們的民族夢想,這就是中國援緬團隊一年來無私奉獻,攻堅克難、永不懈怠的精神動力之源。
此次開閉幕式所使用的先進舞臺燈光設備和新型建筑材料,全部來自中國。大型團體操表演中所啟用的高空威亞、視聽特效、數字投影、焰火特效、實景搭建等多種高科技手段,把千年古國緬甸人民引以為自豪和驕傲的偉大歷史遺址、豐富文化遺產、瑰麗民族歌舞、獨特民族服飾,多彩民族節日最輝煌最生動最壯觀地完美呈現出來,對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各國觀眾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而為了協助緬甸人民創造他們的文化輝煌,中國援緬團隊在酷暑高溫中、在泥濘雨季里、在炎炎烈日下,與緬甸朋友們二百多天同甘共苦,休戚與共,親如兄弟,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化不可能為可能,奇跡由此而誕生。
在那個難忘的盛大開幕式之夜,在那個緬甸人民宏大敘事的歷史現場,沒有一個解說詞提到這支中國援緬團隊,沒有一個畫面展示他們,但是他們心滿意足了,看到緬甸人民那種如火山爆發般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油然而生,看到緬甸青年人淚流滿面地呼喚著“緬甸、緬甸!”這個祖國的神圣名字。一年來操勞得頭發白了多半的前線指揮袁正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眼睛都累花了的副指揮黃賓眼角也不禁 濕潤了。300多顆中國的赤子之心,此時此刻是在為自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好“胞波”而真誠跳動。
但是,緬甸政府、緬甸人民,卻絕沒有忘記這群忠肝赤膽的中國人,和他們所忠實代表的那個“親、誠、惠、容”有情有義的友好中國,沒有忘記他們所體現的綿延千年的中緬“胞波”深厚情誼。緬甸吳登盛總統和兩位副總統在與劉延東副總理的會見中,不約而同地都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重重表達了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年吞副總統在閉幕式講話中再三感謝中國政府的無私援助,并兩次專程接見中方技術援緬團隊代表袁正和現場中國技術專家,當面表示高度評價和隆重謝意。1月19日,緬甸政府向為此次中國援緬項目做出杰出貢獻的個人頒發了突出貢獻獎,并向中國技術支持團隊全體成員頒發個人榮譽證書。最近中國駐緬使館外交官坐出租車的時候,都聽到了緬甸司機對于中國援助他們東南亞運動會開幕式的贊美之言!癈AEG(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的英文縮寫)團隊”,成了當下在緬甸最受歡迎和敬重的中國文化符號。緬方總導演新約貌貌先生是緬甸最有名的電影大導演,在開幕式之后接受國內外媒體采訪的時候,他飽含著熱淚對記者說,“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幸福、最快樂的一天,感謝中國,感謝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