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為了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政府將長時間內對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不出一個月,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出招”,這一次矛頭直指中國,指責中國強迫美國企業轉讓技術以及非法入侵美國公司網絡等“經濟侵略”行為,并且“招數”遠不止加征關稅那么簡單,包括:
對中國歧視性的技術許可做法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
對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訊技術,機械產品在內可能高達價值600億美元進口額的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
對中國收購重點技術或產業的投資行為采取限制措施。
在特朗普宣布以上措施之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稱:“我們對鋼鐵和鋁采取的措施或多或少是針對現在的問題,而此次針對知識產權采取的措施著眼于未來”。美國的動機昭然若揭: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只是解燃眉之急,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貿易和投資的全面打壓,才是爭奪21世紀經濟技術領導權的關鍵。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中美貿易的“世紀大戰”已是山雨欲來。在此情況下,業內一些海外市場正出于上升期的中國led顯示屏出口屏企將受到什么樣的現實影響,又該如何行動來保護自身的商業利益?
“貿易戰”對中國企業現實影響
如前所述,美國掀起對華貿易戰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維護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遏制中國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延緩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從下游向中上游的移動,F階段,各界最關心的莫過于這份“加征25%關稅所涉的600億商品清單”。根據特朗普總統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于2018年4月7日前對外公布加征關稅的產品范圍清單的征求意見稿,并給予公眾30天評論期限。
首先,那些赴美投資高新技術行業的中國企業將受到限制
根據特朗普簽署的《中國經濟侵略備忘錄》中的要求,美國財政部長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考慮如何“利用現有機制”或“提出新的措施”對中國企業投資美國重要行業或技術的行為進行限制,并在備忘錄簽署后兩個月內(即5月23日前)向總統進行匯報。這一舉措很顯然旨在限制中國企業獲得美國核心敏感技術的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兼并收購將面臨更大困難。
近年來,國內led顯示屏產業的升級轉型正在加速,整個產業也慢慢朝著高端、技術型轉變,而不是以前的純生產制造,眾所周知,北美市場一直是中國LED屏企的重點發展的高端市場之一。每年出口的產品的市場份額也很大,隨著整個產業的技術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近年來,北美市場較高的準入條件和技術門檻對中國LED屏企才慢慢有了軟化現象,無論是產品、技術出口、引進,還是國內屏企的對外投資等都在漸漸發展,而此次中美貿易戰必將為中國LED屏企的北美市場的發展又增加了難度。
中國企業的應對
提高關稅將壓縮企業利潤,使其在美國市場削弱競爭優勢。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呢?
目前行業龍頭屏企,基本完成海外的本地化,通過當地的子公司來進行市場活動,在貿易戰中能夠很好的把控風險,而一些對于一些外貿型屏企來說,可能出口方向會有所調整比如加大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戰略布局。近年東南亞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承接中國低端產業轉移,經濟上升帶動自身需求提升,相比于美國市場而言,新興市場競爭較弱,更有利開拓市場。
總結來看,如果LED顯示產品被列入美國加征關稅名錄,對于國內龍頭屏企影響仍然有限。借助當地的子公司、孫公司可以規避風險,而對于并沒有完成本地化的純外貿型企業來說,則有待商量了。當然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打貿易戰沒有贏家。在“戰火”中,被波及的除了中國企業,很多美國企業也同樣會很受傷。
從長遠來看,貿易戰也蘊含著一些積極因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讓中國LED屏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快升級轉型的進程,不只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國際競爭的需要,是外部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做出的積極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