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7年的零售業市場,無人零售無疑發出了最強音,2017年也可以說是無人零售元年。隨著亞馬遜、阿里、京東、娃哈哈等互聯網巨頭入局,順豐、圓通等物流大佬也均立足自身的物流資源不斷向實體俗話及電商領域拓展。無人零售成為投資創業的一個新風口!去年下半年開始,無人貨架領域爆紅,進入無人貨架市場的初創企業已不低于50家。然而,初創企業項目失敗、創業陣營業務整合的消息也頻頻出現,讓人擔心無人零售會否“短命”。那么,無人零售究竟是風口還是泡沫?
電商巨頭入局
無人零售的雛形為自助販賣機,早在上世紀末已經進入國內。2016年之前,所謂的無人零售業態大多數為自助售貨機,如友寶自助、兩杯咖啡、天使之橙、甘來等。直到2016年底,各種類型的無人零售創新企業開始集中涌現。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在傳統零售業中,租金和人工是最為龐大的兩項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接近一半,租金成本占比也超過40%。相比傳統零售,新零售在成本上大幅降低,尤其是無人售貨機,毛利率可達40%左右。
據艾瑞咨詢測算,投資10萬元的無人便利店回本周期是10-14個月。據E棧多總裁付凱透露,無人售貨機日交易流水從400元到1000元不等,通常情況下,一臺無人售貨機8個月后即可收回投資。
此外,微信、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的興起,以及AI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進化,也為無人零售提供了技術支撐。
無人零售這一潛在萬億市場,不僅有大量創業企業在資本的護航下積極涌入,也吸引了電商巨頭的介入。
其典型代表便是阿里新零售的試驗田“盒馬鮮生”,它聚焦“吃”這一場景,以“生鮮超市+網絡零售+門店餐飲+物流配送”商業模式重構“人-貨-場”關系,它的成功讓市場對新零售有了具象化的認識,也為傳統超市尤其是生鮮業態的新零售轉型提供了樣板和標桿。另一電商巨頭京東則從強項3C和家電產品入手,開設線下“京東之家”和“京東專賣店”,以大數據精準定位銷售人群和消費偏好,力求通過“千店千面”式的供貨來實現“無界式”的消費體驗。
但是近期無人貨架領域波瀾不斷,暗示行業進入了整合期。2017年融資近5億元的猩便利,在2018年1月10日接連傳出關閉首家便利店、疑在多個城市撤柜、裁員的消息。除了項目倒閉,創業陣營近來已不時傳出業務整合的消息,易果生鮮與哈米科技達成戰略合作、猩便利收購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那么,未來無人零售的前景究竟怎樣呢?
“無人零售只能說是零售的方向之一,無人零售在美國主要由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推動,通過大數據了解到消費者當前的消費習慣,無人零售布置的各種商品,都是根據大數據導入的,如果沒有大數據作依托,就沒法做無人零售。沒有大數據支撐的無人超市會成為泡沫!敝袊茖W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指出。
無人零售會否成為新的行業風口,還需市場和時間檢驗,但無疑具有想象空間。從線上巨頭公開的計劃來看,“新零售”不是曇花一現的概念,它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巨頭們未來還將繼續“跑馬圈地”搶灘新零售市場。
物流大佬搶灘
2月26日,申通快遞開設生活外賣超市,提供生鮮電商直賣+外賣配送+預訂農產品等服務。不僅限于申通快遞,包括順豐速運、圓通速遞在內的眾多快遞企業,均立足自身的物流資源不斷向實體零售行業以及電商領域拓展。
有分析認為,眾多快遞網點難盈利的現狀迫使網點拓展更多的領域,這些快遞網點深入社區又有著豐富的物流基礎資源,這為快遞企業提供了想象空間,然而無論是超市、便利店還是電商已然形成了格局,快遞企業能否破局尚有待觀察。
1尋新商機如同毛細血管一樣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快遞網點正不斷尋找新商機。近日,微信公眾號物流指聞發布消息稱,申通快遞開設生活外賣超市“攀果鮮”,提供生鮮電商直賣+外賣配送+預訂農產品等服務,并上傳了多張圖片。據悉,這些名為“攀果鮮”的生活外賣超市多位于社區,整合了零售和收寄快件的雙重服務,蔬菜、水果、土特產和休閑食品的零售是主營業務,承接外賣服務,申通快遞的LOGO位于門頭和櫥窗外側的醒目處。
對此,申通快遞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該生活外賣超市“攀果鮮”是攀枝花申通開設的業務,為網點自行拓展業務行為,超市分布在網點的所在區域。生活外賣超市融合了線上與線下雙重渠道的業務,該超市通過線上微店和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形式,為超市覆蓋的居民提供相關服務。
實際上,申通快遞布局零售行業已經兩年多。2016年5月,申通快遞首家O2O線下實體零售店——巨賢百味便利店落地四川成都,銷售的全部農特產品均由四川申通各地網點推薦,通過申通的寄遞網絡運輸、鋪貨。當時,申通快遞公開稱,首期會斥資2億元推廣此模式,并計劃當年7月底前在四川省開設120多家線下實體店。巨賢百味便利店被眾多業內人士視為農產品特賣店,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便利店。
2尚需磨合不僅限于申通快遞,順豐速運、圓通速遞、百世匯通以及中通快遞等快遞企業都已經早早布局零售行業。最早吃螃蟹的是順豐速遞,2011年順豐與便利店7-11合作,推出自有品牌的便利店,順豐速遞以投資方來介入便利店行業,計劃開設100多家門店,盡管順豐速遞迅速開出了20多家“順豐便利店”并進入了廣州、東莞、廈門、北京等城市和地區,但目前市場上仍難見到“順豐便利店”的蹤影。隨后,2014年順豐再開順豐嘿客,而順豐嘿客最終與順豐優選合并,變為“順豐家”和“順豐優選”的線下店。2017年,圓通開設媽媽驛站,將快遞的寄遞與便利店服務結合,提供生鮮、日用品售賣以及洗衣等各種零售服務,并承接“最后一公里”配送。2015年,帶有中通快遞基因的小麥公社備受關注,聚焦校園提供零食零售和快件寄遞服務,如今小麥公社已變為小麥鋪,加入無人便利店大軍。
此外,百世店加推出便利店百世店,快遞國家隊中國郵政推出的友鄰居便利店,上述企業的接連試水,都讓快遞企業試水零售被視為快遞領域的下一個突破點?爝f物流行業分析師丁威在接受采訪時稱,快遞企業進軍便利店、超市和電商領域尚在試水期,并沒有較為成功的案例,快遞行業在不斷的探索和磨合。
3利潤承壓快遞企業探索零售市場并非“心血來潮”,零售+物流已經成為快遞企業和零售企業共同布局的方向。京東、蘇寧、國美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京東物流的獨立、融資以及對商戶的吸引力,對快遞的沖擊日益明顯,蘇寧物流與天天的融合,讓物流社會化以及網絡建設日益成熟。阿里的盒馬鮮生已建立自營配送體系,通達系的快遞企業面臨著多方競爭者的夾擊。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阿里、京東、美團等電商的新零售半只腳已踏進“最后一公里”物流圈,這給單一快遞物流業務的企業形成生態壓力。如果這些快遞企業沒有業務生態的延展,未來容易遭遇電商巨頭帶來的更多成長天花板,可能將淪為跑腿企業。在丁威看來,眾多快遞網點一直受困于難盈利的局面,拓展服務的多樣性或將成為破局點的方式之一。丁威表示,在“互聯網+”和“快遞+”的背景之下,快遞網點在不斷嘗試拓展經營服務范圍,以解決利潤低的痛點,這些快遞網點均為實體門店,增加零售和便民生活服務將提高坪效,整體的經營效益會得以提升。丁威進一步稱,快遞企業本身是基礎服務商,已經建立了健全的快遞網絡,通過布局零售領域將打通全鏈條?爝f網點的加盟商熟悉當地的消費習慣以及商品特點,掌握供應商資源,如果快遞企業打通零售后,會形成供應鏈的一體化?爝f企業的物流資源和渠道資源,是開設便利店、超市等實體店的資源。倉儲+配貨+集中配送的服務方式,符合社區商業的使用需求。
4供應鏈是核心盡管快遞企業占據著物流資源和渠道資源,并頻繁試水零售行業,但一直難以掀起波瀾。便利店、社區超市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快遞企業開設的便利店作為一支新軍,尚未形成氣候。楊達卿稱,快遞企業試水外賣、零售等領域,如果不能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態體系,很難在新市場中突破。尤其是外賣行業,是非標準化、短服務鏈以及高時效等特種融合的即時物流服務,對車、人、倉的管理和標準化快遞服務要求存在差異。傳統快遞企業的快遞員服務不確定的非標準化的外賣和即時到家配送,容易出現管理失序,會產生隱性成本。
但丁威強調,傳統的快遞企業擁有人力和車輛資源,在人口紅利消失的背景下,快遞網點如果能充分調動資源、盤活運力,將會使網點的效益最大化,解決末端配送的諸多難題。這些網點熟悉本地的社區和路況,便于提升配送的時效性以及增加運營收入。同時,新零售概念驅動,門店已經是前置倉,網點綜合倉儲和配送成為常態化后,配送鏈路再抓緊縮短,配送時效性將得以提升。在丁威看來,快遞布局零售尚有突圍的可能性,可以聚焦于區域化的模式,而非全國網絡。
未來隨人工智能識別技術和提取特征技術進一步發展,無人零售商店有望成為下一個零售巨頭?梢灶A見的是,隨著科技發展日漸成熟,零售店鋪走向智能化將是發展趨勢,這一過程將同時貫穿著革新與再造。同時,阿里、京東的新零售服務挾帶著物流體系,有較強的多元訂單導流能力,可以反哺實體門店,這本質上是發揮供應鏈協同競爭優勢?爝f企業另立門戶做零售商超,若缺乏線上訂單導流,缺乏供應鏈協同支撐,就會成為流通孤島。通達系快遞企業試水零售的核心是建立供應鏈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