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元素提前為北京冬奧會造勢
昨晚,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作為下一屆冬奧會的舉辦城市——中國北京帶來了別具一格的八分鐘演出,向世界發出了盛情邀請。這屬于北京的“八分鐘”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世界奧運舞臺上的初次亮相,蘊含著對未來四年的美好期待,也匯聚著熠熠閃光的“中國智慧”——在精彩的演出背后,科技的力量不僅讓創意更豐滿,也助力北京八分鐘在平昌閉幕式上的精彩呈現。
木偶大熊貓“減肥”幾十斤
表演中,兩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讓人印象深刻,它們既是文化的使者,更代表著中國“國寶級”工藝的傳承。據了解,熊貓道具出自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劇院的工藝師之手,他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制作并演出川北大木偶戲的一群人,始終致力于這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舞臺上,大木偶要由人穿著進行表演,所以重量需要在30斤以下,按照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的說法,單是這一項要求就讓他們的團隊熬了好幾個通宵!拔覀兂踹x的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準,后來不斷地嘗試新材料,制作團隊在選材上先后嘗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反復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上LED燈的制作工藝,才把大木偶的體重慢慢降了下來!弊罱K版的熊貓道具,高2米35,卻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輕了幾十斤!
24塊“冰屏”中國本土創新
在“北京八分鐘”的舞臺上,24塊大屏幕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形象,成為演出中的一大亮點。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個好聽的名字:“冰屏”。這項源自中國本土的創新設計可以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通透更靈動,獲得過國內國際多項發明專利。載著“冰屏”跳出華麗舞步的是24個動作靈活的移動機器人,它們不僅完成了自己動作編排,更與現場演員、地面投影進行了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在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動機器人事業部總裁張雷透露,團隊從確定參演到開始排練,其間只有兩個月時間,全體成員夜以繼日地工作,才最終定制出了可以參與演出的機器人。
為了保證演出的順利進行,主創團隊曾多次赴韓國平昌,實地考察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現場的演出條件。據悉,閉幕式演出當天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風力5級左右。嚴寒、多風,對于整個演出團隊而言是不小的挑戰。為了做好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采用了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演員動作優美,防止出現凍傷。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說,根據環境要求,服飾也可以做出相應的調節!白畛鯇ξ覀兊脑O計要求是在零下5攝氏度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鐘,后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發熱4小時!
視覺仿真系統場外“導演助理”
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有兩套視覺仿真系統一直在充當著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系統”和“北京八分鐘文藝表演預演系統”。兩套系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仿真,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這兩套系統相當于讓導演同時看到現場監控器和直播效果,導演在系統中可以實時觀察到演員及道具的隊形狀態,如果需要調整可以及時反饋,”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總體研究部副主任王春水說,具體到參與演出人員,系統可以為每個人生成自己的動作軌跡和節奏,“在不用考慮旁邊人的時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動作,這樣就讓排練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