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爭取觀眾和聽眾的戰爭從來就沒停息過,而隨著技術的演進越發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盡管內容仍是主要戰場,但是在競爭激烈化、新一代沉浸式媒體技術陸續上市的同時,廣播與媒體業主意識到,尤其“視頻物流” 方面的投資,在連接和交互體驗式通信的時代里,更是企業在維持市場的戰役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VR,AR和360視頻
自2016年末以來,新一代沉浸式媒體技術陸續上市——Oculus Rift、HTC Vive、微軟的HoloLen、索尼的PSVR平臺、Google更推出了以智能手機為中心的Daydream VR規范,旨在將入門級VR更廣泛普及化,讓更多人體驗高質量VR。
更好的屏幕
超高清(UHD)在過去兩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隨著電視機的質量提升、價格下降,消費者的采納度提升也將推動對更多、更優質內容的需求。OTT提供商如Netflix和Amazon Video先后發布了UHD格式的旗艦內容,在這方面搶了先發優勢,接下來就看行業如何回應。
更完善的云端
一方面,隨著云端技術和云架構的發展日益成熟,供應商也應時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新功能。GPU編解碼技術和FPGA視頻編解碼技術的成本降低,加上更靈活的格式支持,將為苛刻的媒體操作提供更高的方便性。如果能進一步達成經濟實效和功率,業者將可以在這些平臺之上開始構建既復雜又可擴展的服務。
下一代IP
制作室和廣播設施走向基于IP傳輸的過渡已漸漸成形,但第一代傳輸標準如SMPTE 2022:6 等,充其量也僅僅是中介步驟。目前SDI over IP技術穩健起步,但業界同時已經在基于VSF、AMWA、SMPTE等本地IP實現方面努力。如何以可互操作的方式在專業環境中快速傳輸大量高清、視覺無損的媒體內容,將是業內延頸期待的。
軟件定義廣播
近期的另一個重大發展是從硬件提供產品轉向軟件提供產品的過渡。這為建立和管理廣播系統提供了更大的部署靈活性,并且將繼續演進。雖然當前一代的軟件產品主要是基于虛擬機(VM)的實現,但軟件工程的趨勢開始面向基于容器模型和基于微軟件工程(Microservices) 的架構。這些絕對不是輕微的變化,而是需要對底層軟件設計進行重大的重構,但是這些重大的改革承諾著更高度的靈活性、控制,以及更完善的軟件更新周期。
未來的行業標準
在市場競相爭取創立行業標準的紛亂中,勢必將會看到更多的技術標準傾巢而出。在塵埃落定之前,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做好準備,利用這些發展在快速變化的行業中提供更好的業務成果和更好、更具深度的沉浸式觀眾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