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來中國led顯示屏制造業可謂是“多事之秋”,業內屏企剛剛結束為原材料價格幾番“潮起潮落”揪心的日子,眼下又為市場上LED顯示產品價格波動激烈而擔驚受怕,渠道市場的“廝殺”也更加激烈,品牌之爭一觸即發,“價格戰”、“洗牌局”、“倒閉潮”甚囂塵上,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殘酷了,整個行業都似乎已經開始彌漫著一股硝煙味兒,甚至還有人在朋友圈“哭訴”——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led顯示屏行業......
近段時間各家屏企的價格頻頻刷新,當然是一家比一家低,一天比一天低,乍看似乎與以往的價格戰無甚差別,然而當我們仔細分析時,卻又發現二者大有不同……
被迫?擴產之風引發價格戰
為什么價格戰會卷土重來?追本溯源,不得不提到去年那場轟動行業的“擴產之風”: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制造業自動化生產潮流蔓延到LED顯示行業,業內很多企業把“提高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當做頭等大事,可以說從上游芯片到中游封裝再到下游屏企,很多企業都沉醉于“擴產產能、添加設備”,而到了2016年下半年原材料漲價缺貨的趨勢開始出現并愈演愈烈,更是刺激到了企業的擴產神經,直接讓這場行業性“擴產之風”來的過于猛烈了些,以至于到了當前新加的產能開始真正釋放時,行業幾乎是迅速陷入“供過于求”的不平衡局面。
可以說是企業對市場的錯誤預估引發了這場過猛的“擴產之風”,也正是由于這場擴產風而間接導致了當前LED終端顯示產品的價格之戰:眾所周知,當前的led顯示屏市場份額增量已經很少,基本上是存量競爭,封裝也同是如此,在目標市場基本固定不變的情況下,而封裝廠商的產能、庫存卻又大大增加,“搶食”、跌價拋庫存則是必然會出現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led顯示屏體最大的成本就是封裝,封裝一降價,屏體就要降價,終端產品勢必也要跟著降價的,這樣來看當前LED屏企的降價也屬被逼無奈。
這里最關鍵的問題是眼下封裝的價格持續走低,甚至于LED顯示產品生產周期都趕不上其降價的速度,而這也造成很多屏企不敢再輕易囤貨(主要指封裝),經銷商也不敢囤貨(指LED終端顯示產品)因為只要是產品沒有賣出去之前都在不停的跌價,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意味著不停的虧錢!終端市場產品價格不穩定,自然而然當前很多屏企的生產速度也就降下來了,因此行業處于一種:終端市場缺貨,但是廠家卻不敢輕易生產,經銷商更是不敢囤貨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這場擴產風也讓渠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廝殺?渠道之爭掀起洗牌局
近年來led顯示屏行業經過整合升級,幾家上市龍頭屏企發展逐漸穩定,此外業內還有一些中小企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走上高端細分領域之路,但不容忽視的目前行業市場總量的主體仍在渠道批發市場,而隨著這兩年渠道市場的進一步下沉,業內越來越多的屏企加入渠道戰局,甚至一些上市屏企也想要重回渠道市場分一杯羹,渠道市場的競爭本就異常激烈,而在這新一輪價格戰的刺激之下,廠家為了在這場“庫存消化戰”中跑的更快,只能趕緊出手給經銷商,同時經銷商之間也在比拼誰能跑的更快,我們似乎已經能夠預見當前渠道市場“廝殺”在即……
現在的led顯示屏渠道市場可謂是熱鬧非凡,經過這三、四年的鋪路,一些led顯示屏企業已經將自己經銷商體系深入全國各大城市,甚至把觸角延伸至縣級市場。除了這些行業傳統渠道市場的屏企之外,還有一些半路出家“外行人”也加入了戰局,一般來說這些企業通常擁有充足的資金,可以借此快速的打開自己的渠道市場,他們的加入造成的“鯰魚”效應,刺激了傳統屏企不得不更加積極競爭,同時也打破了行業原有的“生態平衡”,淘汰掉行業一些劣勢屏企,讓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這些后加入的屏企為了盡快打開渠道市場,往往會采取“低價銷售”方式刺激市場,達到短時間內搶占市場的效果,此外為了能快速“籠絡”住經銷商,他們也會采取給經銷商“讓利”的方式,讓其以更低的價格拿貨……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渠道市場產品價格的紊亂,讓一些屏企在這種無序低價競爭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最終走向“死亡”。
當前行業渠道市場的競爭局面已經非常明顯了,戰國時代,群雄已經并起,接下來就是“逐鹿中原”了,而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比拼就是誰的渠道建設更加穩定牢固,誰的經銷商更有分量,誰的供應鏈更加完善,甚至于誰的品牌更有影響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渠道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逆襲?品牌之戰開啟大亂斗
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一切企業競爭都可以歸結到“品牌”競爭之上。led顯示屏行業亦是如此,而對于行業而言想要做好品牌首先要做好產品。因為led顯示屏品牌力的關鍵是不斷提升產品力,包括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產品特點等多方面。對于質量不過硬、技術無亮點、產品沒特色的企業,談品牌提升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實現。換句話說,基礎質量沒有保障,品質無從談起,品牌就是空中樓閣。
縱觀當前行業市場現狀,我們必須承認劣質低價產品已經沒有出路了,不論是終端客戶對于產品品質要求的日益提高,還是行業內部逐漸加劇的產品品質比拼,都讓很多劣質產品無所遁形。就拿當前行業的價格戰來說,它就錯估了當前終端市場對于產品品質、品牌的重視度,現在的市場再也不是之前那個輕易被“低價”打動的市場了,越是低價,客戶反而不敢買了。很多人認為“低價做不起品牌”,然而有挑戰才能機遇,這次的價格戰從某些方面來講也可以說是一場品牌戰,如何在以低價致勝的價格戰中實現品牌戰的逆襲,對于很多屏企都是難得的機遇。
當前的局面是,價格戰已經是避無可避了,屏企只得迎頭而上,洗牌在所難免,然而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言:現在單純的低價殺傷力是很小的,既然無力改變行業現狀,就練好內功,只有從產品、市場、渠道、品牌等全面發力,才能在價格戰的洪流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