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渤思前言】
曾經的科幻片成了今天的現實,今天的科幻片就是明天的事實。
電影“少數派報告”描繪了一些有關戶外廣告未來的場景,看起來很炫酷的東西,現在很多已經成為了現實,甚至比當時更超前,隨著技術的加速發展,我們即將進入的,就是這樣一個電影中看似天方夜譚實際是大勢所趨的“廣告認識人”的時代。
憑什么這么斷定?這一切還得從手機說起。
本來只是用于打打電話、發發短信的手機,沒想到搖身一變就成了一臺迷你版的手持電腦,于是就打開了戶外世界演變之門。
首先,低頭族多了,抬頭族就少了,戶外直接被冷落,手機和戶外,哪個對自己影響最大,想想都知道。
然后,數據多了,戶外傻了。與互聯網相比,實名制的手機更容易做到一對一的傳播,戶外呢,多半還是在黑夜里放槍的階段。
再者,手機靈巧,戶外太笨。從技術角度來看,手機花樣翻新不要太快,而戶外,千年不變,創新的玩法有限,業界習慣了被動求變。
手機對戶外的沖擊,遠不止這些,它開啟的是一個全新的以“我”為中心的傳播時代,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再到物聯和人工智能,無非都是為了更好低滿足“我”的個性化需求。
現在是人工智能爆發的前夜,吃飯、購物、打車、社交……我們還是要手動輸入地址、要求什么的,有了人工智能,說句話就可以了,也不需要現在這么多app和互動的小工具,各行各業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人也會慢慢習慣于將一切的需求交給那個不可見、看似無所不在和無所不能的云端助理來解決。
手機功能的進化會導致其形狀的改變,現在,商家是通過手機和手機里面的信息來識別手機的主人,但是,如果商家可以直接跨過手機這樣一個擬人化的產物和真實的人直接溝通,那效率豈不是更高?也就是說,手機的未來是去手機化,讓人感受不到手機的存在,不需要像現在這樣低頭、傷眼、傷頸椎,只要個人的信息與檔案在云端且時時處于連接的狀態,就可以通過類手機的界面來和人、世界進行溝通。
從此刻到這個遠景,在我看來,對任何行業而言,其實都蘊藏著無限的機會,更不要說戶外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速8(速度與激情8),里面有個玩意叫“天眼”,你出現在哪里,通過調取攝像頭的實時畫面資料、手機定位信息甚至其它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個人信息,后臺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你在哪里,我不覺得這個是很科幻的事情,當今的技術基本上可以做到,只是缺乏國家與國家、系統與系統之間無縫的對接罷了,只要利益驅動足夠大,不管是出于安全或是商業的目的,這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那么,想想看,有了天眼,戶外還做不到“因人而異”的廣告投放嗎?小菜一碟!
這是個全新的世界,當你在家或在外,所有的界面都可以向你發送你個人感興趣、與你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和服務,當你在看電視(電視的未來不一定是電視,而是形式可以是投影、VR甚至桌面等介質的家內媒體)的時候,你的手機(它的形式可以是耳機、眼鏡、戒指甚至芯片)就是你的遙控器,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懶一點的話甚至可以交給自己的人工智能小助手解決,廣告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是在片頭或片尾,而是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你生活的一種方式。
當你在戶外的時候,你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捧著個手機,這會讓人感覺好傻,只要你這個人在戶外出現,所有的媒體界面,都可以當成是你手機的屏幕,比方說在候車亭等車,你要等的公交或出租車什么時候來,你第一時間都可以通過候車亭電視或屏幕知道,然后如果你選擇性地開放個人的社交檔案,你還可以在等車的時候進行社交,在人群中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陌生人,一起拼車,說不定就可以成為朋友,戶外的廣告是一個消費者可以參與的品牌生活化背景,內容的分發恐怕將不是由銷售而是人工智能來決定。
所以,你自己(不僅僅是手機的概念)才是新世界的鑰匙,有了手機版的你,加上天眼和智能播控,少數派報告的戶外廣告場景就真正成為了現實。
這,大概還要10年的時間。
(來源:渤思戶外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