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社區建設如火如荼。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要求已經不在局限于居住面積、周邊環境、交通等硬件設施,而是更多的關注社區開放的人性化環境、高度的安全性、物業管理智能化、便利的綜合社區信息服務等軟件服務。
不管是傳統的社區還是智慧社區,其核心都是以人為本。國內智慧社區發展不盡如人意的關鍵是運營能力差,因此智慧社區要持續發展必須在“以人為核心”的基礎上,找到多方共贏的模式,主要從以下4方面注意。
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智慧社區應按照整體規劃來,遵守集約化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智能綠色,注重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注重水資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如改造老舊小區、海綿社區、管廊社區等現有社區,完善社區寬帶、無線、安防監控和各類傳感器。
社區治理
社區的治理不能單單指望某一方,應結合社區自治、社區自我管理的要求以及政府基層治理的需求,充分發揮社區便民優勢與窗口作用,從方便居民辦事的角度建設智慧社區。
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應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遵循“保護環境、資源整合”的原則,以開放的體系推動政府公共服務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整合,提高小區物業服務水平,為居民提供有創新的服務,引導社區建設智慧的服務。
社區生活
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智慧家居等個人信息化終端,以居民社區為節點,以主題社區為補充,為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倡導社區居民過綠色低碳智慧的生活。
智慧社區建設資金單靠政府投入遠遠不夠。政府可用少量的資金和資源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通過社會資本的運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只有政府、社會投資者和居民共贏,智慧社區才能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