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光變》是北京大學路風教授所著的一本記錄一個中國企業在全球高技術工業中史詩般崛起的著作。通過講述一個企業的真實故事幫助我們了解今天中國的工業從哪里來,也激勵我們去思考未來中國的工業又該往哪里去。而這本書里的故事主角就是京東方(BOE)。
說到京東方,有一個詞就不得不提,那就是TFT-LCD產業,也就是咱們說的液晶顯示產業。今天我們看到的各種顯示屏基本上都是液晶屏,可是放在十幾年前可完全不是這樣。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家的電視機還是那種特別笨重的,那就是以前流行的CRT電視。那從CRT是怎么發展到液晶顯示的呢?這中間到底有什么樣的故事,又能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今天,我們重點來說一說。
說到中國的彩電工業,不得不提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成立的中國八大彩管廠。他們可以說曾經是非常的輝煌?恐M技術,利用國內龐大的勞動力和市場優勢,一度將中國的彩電工業在規模上做到了世界第一?墒钦谒麄兇猴L得意之時,一場技術替代的風暴席卷而來。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市場就已經初露端倪,平板顯示就開始了對CRT顯像管的技術替代?墒窃谀莻時候,國內大多數廠商普遍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至少是低估了替代的速度。一位業內資深管理者回顧道:“當時國外很多廠商已經明確一定有新東西替代,不再做CRT時,中國卻還在往上沖! 2003-2004年,當外國企業紛紛處理掉CRT電視產品的生產設備時,一些中國企業卻把這看成是“國際產業轉移”的好機會,繼續購入生產線以擴大生產能力,這也導致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中國彩色顯像管工業在2005年首次出現行業性虧損,但大多數彩管廠仍然沉浸在昔日的輝煌里,不愿接受或者承認平板顯示技術對CRT技術的替代。2007年2月中旬開始,八大彩管廠集體停產20天,企圖挽救跌入谷底的彩管價格。但就是從這年開始,平板顯示替代CRT的風暴迅速摧毀了中國彩色顯像管工業?梢哉f,在2007年開始的短短三四年時間里,中國花了20多年建立的彩色顯像管工業就被技術替代風暴所摧毀。
這種風暴似的技術替代使得中國的彩電企業再次陷入了對國外供應商的高度依賴。之前中國彩電工業花了20多年的時間好不容易使得彩電工業價值鏈的95%可以在中國本土生成。但當CRT被平板顯示替代后,彩電企業不僅受制于國外液晶面板供應商,而且也因此被大幅壓低了利潤?梢哉f中國彩電工業價值鏈的80%又再度轉移到國外。
所以在面對技術替代風暴席卷的時候,大多數中國企業是束手無策的,但是有一家企業早早洞察到了這種技術替代的趨勢,并提前開始做一些相關布局,這家企業就是京東方(BOE)。早在1994年CRT如火如荼的時候,京東方就成立了平板顯示預研小組,著眼新型顯示產業;在2003年,當時主流的觀點認為有三大技術趨勢,分別是PDP,就是我們說的等離子顯示、FED場致發射顯示以及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到底選擇哪一種技術,也是大家一直關注的焦點。而京東方經過多年的研究,認準了半導體顯示技術一定會替代電真空技術,從而決定要進入TFT-LCD產業。
可是,進入這個產業的難度非常大,而且究竟要以什么方式進入也一直是京東方內部一直討論的問題。通常來說,進入新興產業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完全靠自己,獨立自主。但這對于當時的京東方來說不現實,因為當時液晶顯示產業已進入了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率先進入的日韓企業已經形成了先行者優勢,專利和技術壁壘一大堆;如果靠國內從基礎研究開始自主研發速度太慢,而且門檻很高;第二種就是合資或以技術引進的方式。但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合資和技術轉讓最終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掌握不了核心技術;而第三種方式就是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但海外收購也是需要機會的。
恰巧在2003年,這個機會來了。2003年,很多別的企業都還沉醉在CRT昔日的輝煌里,京東方通過海外并購,成功收購了韓國現代集團的液晶顯示業務,進入液晶顯示領域,從此開啟了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
可以說京東方的一些選擇和做法跟很多企業是截然不同的,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京東方才得以在技術替代的風暴中迎來新的機遇。那這種與眾不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探究原因之前可以先來看看京東方進入TFT-LCD產業的背景。
對于當時的京東方來說,要進入TFT-LCD產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和所需要的資源有巨大的差距,甚至夸張點可以說是“螞蟻絆大象”,比如說,這個產業所需要的投資遠遠超過自身可以籌措的;比如說市場的劇烈周期波動在任何一個波谷都可以吞噬當時的京東方。
因此,路風教授在《光變》序言中就提到,“京東方在決定進入TFT-LCD產業時,她實際上是選擇了一條最難、最苦、最危險的道路,這個決定的關鍵因素是他們存在的一種信念!
很多時候信念背后總會有一些莫名的東西,有時候可以用情懷來理解。對于京東方來說也是這樣,特別是創始人王東升的產業情懷。
我們可以先從一個故事講起,十幾年前,有國外企業希望給京東方投資幾千萬美元,建議京東方改做房地產,把當時的廠區改建成東方花園,當時,京東方的高層管理人員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到底要不要接受這筆投資轉做房地產呢?有人說:“有了這么一大筆錢,企業就可以很快擺脫困境了!钡蔷〇|方的創始人王東升是這么說的:“我們是搞工業起家的,如果連我們這些人都去做房地產了,誰還來搞工業化?”
這背后有著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正是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京東方去創造出一個中國當時還沒有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墒,當時的京東方為什么會有這種堅決做工業的使命感呢?換句話來說,京東方的產業情懷究竟從何而來?
在看完《光變》之后我個人覺得有兩點可以好好來分析一下。第一點必須要提到京東方的前身,北京電子管廠。它曾經是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也是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的搖籃。你可以說京東方身上一直傳承延續著北京電子管廠的基因,流淌著工業化的血液。那第二點想說的就是產業志向和全球化視野。要做就做最好的,這是這個企業骨子里的一些東西,所以正是因為這種抱負,就算是做工業也要做最領先最國際前沿的工業,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京東方會選擇TFT-LCD這個高技術產業。同樣,要做就做最好的。從現在來看,京東方如今也已經躋身全球業內頂尖行列,無論是市占率、還是專利申請數量在業內都是遙遙領先。
所以,源于前身老電子企業的基因,源于要做就做最好的這種產業志向和國際視野,我們就能更好地來理解京東方的產業情懷。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或多或少已經有了一點概念:京東方進入TFT-LCD產業是一個非同一般的舉動,因為這是一個中國當時還沒有的高技術產業,而這種舉動背后的關鍵因素是因為京東方有著一種信念,而這種信念的來源就是它的產業情懷。
那么這個產業究竟有什么特點,發展這個產業又有哪些要求呢?
(來源:探索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