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相關部委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部署,預計2017年年內我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將有望超過500個。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重要部門均參與智慧城市試點規劃,截至2015年共規劃了686個試點城市,試點城市將經過3-5年的創建期,住建部將組織評估,對評估通過的試點城市(區、鎮)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由此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智慧城市起于IBM的智慧地球,在中國生根發芽、成長、復制、反哺國際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是基于數字城市、物聯網和云計算建立的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智慧城市對經濟轉型發展、城市智能管理和對大眾的智能服務具有廣泛的前景。我國已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共計290個城市。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還發現,截至今年3月,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隨著物聯網平臺的成熟,智慧城市在2017年開始更多地涌現出來,并增加了用于改善城市生活的新服務。
在逐步完成基礎建設、掌握關鍵技術、打造生態系統、完善領域安全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呈現了新的特點:政府政策支持,行業應用龍頭主導,平臺數據融合集成,終端設備創新配合,業務流程創新推進,以提質增效為根本目的,以數據應用為抓手在各個領域促進智慧城市的思想落地。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64%,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7萬億元。
目前,我國各省市都在不斷開展著不同規模的智慧城市建設,物聯網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而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發展的具體應用,也是巨大的市場機遇。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400—800億的設備接入物聯網,跟政府管理相關的設備有70多億,其中絕大部分需求是來自于智慧城市的連接需求。未來物聯網打通后,智慧城市的規?臻g將進一步擴大。也有數據顯示未來10年與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投資將超過2萬億元。
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智慧城市產業核心領域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未來五年內將在全球形成數十萬億美元的產業規模。面對智慧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群體突破,國內外龍頭企業紛紛從各自優勢領域切入智慧產業,積極搶占新的科技與產業制高點。
同時,對于全球各國智慧城市建設最大挑戰是必須制定一個量身定制的數據中心戰略,以平衡當前需求與數據的指數增長。隨著智慧城市的數量和復雜程度的增長,他們將對數據中心和云資源的供應提出巨大的需求。而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尚處于探索和試點的初始階段。當前國內主要智慧城市實踐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但其中存在群體“數字鴻溝”明顯、監控與評價環節缺失、政府角色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當下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為此,需要從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保障、加強項目建設流程的監管與服務以及靈活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等層面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當然,隨著智慧城市的數量和復雜程度的增長,全球各國將對數據中心和云資源的供應提出巨大的需求。智慧城市建筑師必須將數據存儲視為優先事項,特別是在基礎階段,并確保將可擴展性,靈活性,安全性和面向未來的挑戰置于智慧城市需求列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