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鴻海與旗下的夏普開始討論在印度設立液晶面板工廠的計劃之外,兩者在2017年1月17日又宣布了在中國廣東省建設全球最大規模工廠的計劃。
對于鴻海與夏普計劃在世界各大型消費市場設立面板工廠的想法,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最近在公司內就曾經表示,未來的液晶電視都將是6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電視。因此,透過規劃中在各地建設易于生產60英寸面板的巨大工廠,并在附近組裝成電視后,可以就近低價供貨。
鴻海夏普之所以敢這么密集地建廠子肯定是收到了地方政府鋪設的橄欖枝。于2016年12月10日,日本媒體爆出鴻海夏普計劃在中國建設最大面板工廠的消息。2017年1月12日,又傳出鴻海夏普要在美國建廠,且耗資高達1萬億日元。隨后4天,也就是到了2017年1月16日,傳言郭臺銘又要在印度建廠。
單從產能來說,有觀點認為:鴻海夏普此舉過于激進,這似乎會引起LCD面板供給過盛的局面。誠然現在55英寸、60英寸面板供不應求,但現在正處于LCD到OLED過渡期,如果提前讓新技術迭代,那這些面板廠很可能會成為鴻海夏普的累贅。
密集建廠的做法至少要到2019年才能有初步成效,鴻海夏普實際上是在賭博。2016年1月17日Gartner發布IT產業支出報告顯示:電子設備規模成長接近于0%。那么這樣大幅度提高產能的做法是否合理?我們可以把它歸為鴻海提高創收的一種做法。
而且,中國大陸本土的液晶面板企業也正相繼建設新工廠,未來市場可能陷入供給過剩的窘境。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未來能否確保收益,這一點也是市場人士所擔憂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