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來,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話題成為我國制造行業關注的焦點,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品質回歸,推動制造企業從低質低價競爭轉向以品質和創新為主導的發展之路。在全行業倡導“工匠精神”回歸的背景下,國內企業在小間距led顯示屏領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從InfoComm到上海國際LED展,不難發現,盡管近年來外資品牌陸續加入了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全球競爭行列,但中國軍團的集體亮相仍然是最搶眼。業內人士指出,與DLP、LCD等技術不同,小間距led顯示屏領域,我國屬于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啟動較早、發展較快的市場,這使得我國企業不僅在技術上形成了領先外資品牌2-3年的優勢,也在應用層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譬如,當前我國小間距LED屏正在形成P1.2產品為主流的趨勢,而外資品牌則仍徘徊在P1.5的層級,在16:9標準分辨率、智能顯示屏、戶外小間距屏等領域,民族品牌更是形成了先發優勢。同時,快于國際市場2年左右的產業進程,使得國內企業在產品、技術、應用模式和市場規律方面趨于成熟。
另一方面,中國小間距LED企業也在不斷追求產業鏈的完善,以及品牌生態的構筑。隨著上游芯片到中游封裝品質和產能的提升,我國的小間距LED屏制造元件采購逐漸回歸國內市場,這不但可以擺脫外資品牌在產能和價格方面的壁壘,更加有益于國產小間距屏的產業鏈閉環結構形成,有益于發揮本土產業集群的優勢效應。同時通過設立海外分公司、并購等手段,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正在不斷加大,逐漸擺脫“低質低價”的帽子,“中國制造”形象正在重建。
不過,中國LED企業要實現從國內第一到全球領先,還需要跨海出征,克服在渠道、口碑、服務體系上的短板。同時,隨著2017年外資品牌產品的集中上市,我國小間距LED屏產品也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為此,民族品牌一方面務必持續加強技術和應用創新,力爭保持并放大技術和市場化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需要在人才、渠道、品牌等層面加強國際合作,盡快打通國際市場通道,將產品優勢盡快轉化為市場和品牌優勢。因此,在2017年及以后,主導我國小間距led顯示屏市場主旋律的,將是創新與開拓兩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