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年來,新三板的熱潮一直高漲不下,很多LED行業企業都無法拒絕新三板的強大吸引力,爭相涌進新三板的大懷抱之中。而對于急需資本的中小型LED企業來說,新三板給了企業一個搭上資本快車的機遇。據小編不完全統計,2016上半年(1月1日-6月31日)33家LED企業掛牌新三板,走上資本運作的道路。
由此,LED企業應該如何布局成為了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問題,新三板市場和A股二級市場玩法不一樣,LED企業究竟會怎樣玩轉新三板呢?
針對目前LED新三板上市熱的情況,投資并不是特別理想。很多希望進入新三板市場的A股二級市場投資者表示,“沒調研的公司不買”“沒對賭的公司不買”。投資者確懷著不對賭不買的心態,難道對賭真的是靈丹妙藥嗎?今天,小編就從投資的角度來談談對賭這事兒。
何為對賭協議?
對賭協議(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實際上就是期權的一種形式。通過條款的設計,對賭協議可以有效保護投資人利益。在國外投行對國內企業的投資中,對賭協議已經應用。
對賭協議就是收購方(包括投資方)與出讓方(包括融資方)在達成并購(或者融資)協議時,對于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融資方則行使一種權利。所以,對賭協議實際上就是期權的一種形式。
對賭協議是投資協議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投資方衡量企業價值的計算方式和確保機制。
1、LED企業新三板投資不理想 對賭成績難向投資者交差
LED企業在融資時,管理層為了高估值,往往把企業吹得天花亂墜。盡管投資人也做了盡調,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依然會存在,因為投資方不可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把成立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企業翻個底兒朝天。
這時候,投資人就會擔心管理層的牛逼是不是吹過了頭。當融資方和投資方在估值等核心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時,對賭就成了最好的催化劑。
從投資方的角度來看,往往是擔心什么就對賭什么。而事實上,投資方的這種擔心不僅不多余,甚至是不夠的。
截止2016年4月30日,新三板共有630家公司發起了891次對賭。其中達到承諾業績的共有36次,沒有達到承諾業績的共有106次,意味著74.65%的業績對賭都以失敗告終。也就是說,74.65%的公司都是牛逼吹過了頭。
整體來看,最近3年122次對賭承諾的凈利潤總額為38.31億元,實際完成的業績總額23.23億元,整體完成率為60.63%。意味著掛牌公司承諾的業績實際上要打6折。
LED行業企業間并購簽署對賭協議的也不在少數,2016年也是LED企業對賭協議“交卷”最多的一年。福日電子5月17日公告,旗下子公司邁銳光電在2015年度的實際盈利低于業績承諾,按照此前收購時的業績承諾協議,邁銳光電應補償現金2324.15萬元。日上光電被萬潤科技收購,承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不低于4050萬元,但實際只完成3911.45萬元。除上述對賭協議成績不達標之外,其中獲得“及格”的LED新三板企業也不在少數,源磊科技、斯邁得、拓享科技都打上了及格的擦邊球。
這也似乎也從事實上論證了企業家們的一句常話,“對賭,就是和魔鬼簽約!
2、LED新三板企業如果選擇對賭就是輸了一半?
顯然,要靠一紙對賭協議來鎖定投資人的利益幾乎是癡人說夢;而當LED新三板企業選擇對賭時,就已經輸了一半。
因為絕大多數的對賭都傾向于保護投資人利益,比如提供回購權、現金補償權、反稀釋權、優先分紅權、優先清算權、一票否決權等。從某種程度上講,對賭更像是一種借貸關系,相當于一款復利10%左右的可轉債?赊D債具有債權和期權雙重屬性,看上去幾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這也是很多投資人喜歡對賭的根本原因。
對賭對于投資者和LED新三板企業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賭成功,自然是皆大歡喜。那失敗了怎么辦呢?賠償將會是LED新三板企業不得不坦然面對的尷尬局面。
無論對投資方還是融資方來說,對賭并沒有想象中對那么美好。一方面是高達74.65%的業績對賭失敗率;另一方面,只有不到20.69%投資方獲得了賠償,更多的是不了了之,甚至是扯皮打官司。
從對賭的執行結果以及掛牌后新三板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對賭條款更多是一種紙上的心理安慰。因為即便是掛牌新三板,LED新三板企業投資情況不樂觀,盈利情況也難以達到于投資者約定的預期情況,對投資人而言,他們依然難以全身而退。
(來源:慧聰LED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