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京東方對外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合肥京東方擬通過自有資金投資58億元,對剛剛宣布封頂的合肥京東方10.5代線追加部分工藝設備,在設計產能每月9萬片的玻璃基板投入的基礎上再擴充產能每月3萬片。擴產后合肥京東方這條10.5代的總產能將達到12萬片。
京東方表示,隨著全球資本不斷聚集和技術不斷進步,半導體顯示產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技術、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電子信息領域繼半導體后又一個年產值超過千億美元的產業。
京東方認為,自2014年起,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出貨面積年均復合率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出貨面積達2.26億平米,其中液晶電視面板約占7成,且液晶電視平均尺寸每年超過1英寸的速度在增長。
合肥京東方的10.5代線主要生產65英寸及以上產品,應對三五年后5G爆發起來的中國市場高清電視換機需求,目前這個市場的供貨主力為LGD和群創及被鴻海收編的夏普。
隨著這個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為國際一線品牌代工服務的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都在積極部署這部分的產能。除合肥京東方這條產能已經擴充到12萬片月投片量的產線外,華星光電也剛剛動土興建了一條月投片量高達14萬片11代線。
而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原有的電視面板產能就有很大一部分被三星所包銷,華星光電原有的產線都有三星的投資注入共同運營。華星此次新建的11代線也同樣有三星的投資加盟,其中部分產能規劃,也是為三星后續的大尺寸量子點高端電視提供了面板產能保障。
高清電視、電影的整套技術雖然很多都是由日本廠商主宰,但是市場推廣落地過程中受制于各地政府的政策及網絡環境影響,以及對日本電視企業對液晶顯示效果十分詬病的結果,讓日本的面板企業并沒有享受到上一電視面板周期所帶來的市場紅利,反而因為投入不足、運營成本不經濟被日本電視行業所淘汰。
等到日本的高清技術在電影上完成突破后,再回到電視領域時,日本的電視企業仍然沒有找到比液晶面板更經濟的顯示技術解決方案,反而韓國、臺灣的面板與驅動芯片廠商以更經濟的液晶顯示技術,結合其PC上的用戶觀影習慣培養,整合出一個龐大的液晶電視市場,把日本企業所追求更好顯示效果的CRT技術、投影技術及等離子技術給完全擠出了電視市場。
盡管高端的電視整機市場,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的品牌企業在供貨,但這些品牌的核心優勢已經集中在影音處理、視頻優化的主機板卡上,其面板部分絕大部分都已經由韓國、臺灣和大陸的面板企業所提供。
而且隨著互聯網電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電視內容都快速PC化,液晶電視的觀影體驗也基本上把標準降低到PC和智能手機同等的要求,讓新興市場對液晶電視的需求出現大幅增長,從而拉動了所有液晶面板企業在上一面板周期內大幅度擴充產能。
并且隨著市場規模和產能的不斷增長,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的成本也急劇下降。這樣不但拉開了液晶顯示技術與其它顯示技術間的成本差距,也把越來越多的行業資源給傾占,導致其它顯示效果更好的顯示技術落入即沒有市場,也沒有資源投入的尷尬境地。
而且隨著液晶面板顯示分辨率提升,量子點技術對光學系統的改進,液晶顯示技術也開始拉近與其它顯示技術間的差距,往真正的影院效果靠近。未來這種基于PC技術的網絡存儲與傳輸內容,主流格式依然會是按照液晶顯示技術來優化。
因此,除非5G網絡真正普及后,更新的顯示技術得到快速的成熟與推廣,否則液晶顯示技術以及在其基礎上升級后的OLED顯示技術,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內的電視市場上,其霸主地位仍然難以被其它技術替代。
而中國不但是消費市場大國,同時也是制造業大國,在這一波信息交互升級過程中,中國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市場規模與應用體系,不斷降低液晶電視行業的制造成本,消化掉全球新增的液晶面板產能。
所以以液晶顯示為核心的半導體顯示產業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政府給予高度關注,并出臺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同時液晶面板行業也在未來十年,被作為引導和支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升級換代的核心產業,不僅可為企業帶來較好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京東方積極擴產大尺寸高清液晶面板產能,對支撐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做大做強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